外粘型钢结构胶粘剂(灌钢胶)使用方法
发布时间 阅读数:120
外粘型钢结构胶粘剂(灌钢胶)使用方法
环氧树脂灌注粘钢胶
外粘型钢结构胶粘剂(灌钢胶)是改性环氧类高强度、高耐腐蚀性双组分复合树脂胶,使用时对两组分进行充分的上下搅拌。根据估计的用胶量按甲:乙=3:1的配胶比例准确称量,搅拌均匀后倒入灌浆容器。
外粘型钢加固施工工艺
混凝土和钢件表面处理→构架定位校正焊接→封边、预埋注胶孔及排气孔→周边密封→配胶→注胶→固化→质量检验→表面防护、防腐处理。
1、准备工作:准备好脚手架、灌浆设备、打磨设备、钻孔设备、配胶用具等,为灌注粘贴施工做好准备工作。
2、钢板上钻孔:在钢板上钻膨胀螺栓孔和注胶孔,一般每平米可设固定螺栓孔6-7个,注胶孔3-4个。注胶孔的大小应与灌浆嘴相匹配,并保证注胶孔周边能密封。
3、混凝土中钻孔:把钢板紧靠粘合面,在混凝土上相应位置钻固定膨胀螺栓孔。也可用放样的方法确定混凝土中的固定孔位置。
4、表面处理:钢板及混凝土粘贴面进行表面处理,应认真进行。钢板应进行除锈、打磨处理,混凝土粘合面应进行打磨或凿毛处理。
5、固定钢板:将钢板托起悬挂在各螺栓上,拧紧螺母。为控制注胶层的厚度,可在每个紧固螺栓孔周围塞垫一定厚度的垫片。
6、留排气孔:在灌浆粘贴面周边,利于灌浆处设置灌浆嘴,每隔0.5米~1米插入一软管作为排气管,钢板周边各角都应设置排气管,倾斜或垂直安装的钢板只需在顶边设置排气管。
7、周边密封:用抹刀将钢板周边缝隙、膨胀螺栓及注浆嘴周围间隙用胶密封,不允许出现密封不严现象。密封施工一天(25℃)后即可进行灌浆粘贴施工。
8、配胶:配胶前对两组分进行充分的上下搅拌。根据估计的用胶量按甲:乙=2:1的配胶比例准确称量,搅拌均匀后倒入灌浆容器。
9、压力灌胶:用灌浆机具从注浆嘴压力注入胶液,注胶工作保持低压低速,注应从一端开始,当邻近注胶嘴有胶液流出时,将当前的注胶嘴封闭,移至出胶的注胶嘴继续注胶。当排气管中有胶液流出时则将其弯折扎紧。注胶的同时用橡皮锤敲击钢板,由声音判断胶液流动情况及胶液是否注满。倾斜及垂直安装的钢板要从zui低位置开始注入。zui后一个排气管应在维持注入压力的情况下封堵,以防胶层脱空。
10、固化:注胶施工后zui初几小时应注意检查是否有流胶现象,以防脱胶。常温(25℃)下,固化不少于3天;固化温度降低,固化时间应相应延长。
11、检验:先查看钢板周边是否有漏胶,观察胶液的色泽、硬化程度,并以小锤敲击钢板检验钢板的有效粘结面积。不密实区可补钻注胶孔和排气孔进行补注。
12、防腐处理:灌注粘钢施工后,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。
结构胶粘剂技术指标
性能项目 |
国家标准 |
检测结果 |
|
胶 体 性 能 |
抗拉强度(MPa) |
≥30 |
34 |
受拉弹性模量(MPa) |
≥3.0X10? |
4.0X10? |
|
伸长率(%) |
≥1.3 |
2.1 |
|
抗弯强度(MPa) |
≥45 |
52.3 |
|
抗压强度(MPa) |
≥65 |
72 |
|
粘 结 能 力 |
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(MPa) |
≥15 |
22.6 |
钢-钢不均匀扯离强度(KN/m) |
≥16 |
20.5 |
|
钢-钢粘结抗拉强度(MPa) |
≥33 |
35.1 |
|
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(MPa) |
≥2.5,且混凝土内聚破坏 |
4.2,且混凝土内聚破坏 |
|
不挥发物含量(固体含量)(%) |
≥99 |
99.5 |
|
湿热老化90d后拉剪强度降低率(%) |
不大于10 |
下降4.61 |
|
混合后密度 |
1.05~1.25g/cm? |
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调整密度和流动性 |
|
常温(25℃)可操作时间 |
≥40min |
可根据工程需要调配可操作时间 |
包装规格
灌钢胶30kg/组,其中主剂22.5kg/桶(A),固化剂10kg/桶(B)。
配比(重量)A:B=3:1。